文学巨匠鲁迅即将再次跃然方寸之间,成为永恒的记忆符号。回望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,上海以其独有的魅力,取代北京,成为中国文化的璀璨中心。无数文化精英纷至沓来,使这座城市的教育文化事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。鲁迅,这位在文化界举足轻重的巨擘,也毅然选择在上海定居,并深度参与到这座城市的文化脉动之中。
在上海,鲁迅不仅结识了众多国内外志同道合的朋友,更不遗余力地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进步文艺青年,为这座城市的文化事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。他的创作和翻译工作,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,吹拂着上海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沃土,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1927年10月3日,鲁迅与许广平携手从广州经香港抵达上海。对于是否要在这片繁华之地长久定居,鲁迅起初或许只是抱着一种“看一看”的轻松心态。然而,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鲁迅很快便在上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。据现有研究资料记载,鲁迅抵达上海后的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927年10月4日,照片中不仅有鲁迅和许广平的身影,还有周建人、林语堂等文化名流的陪伴。四天后,鲁迅与许广平正式迁入景云里23号,开启了他们在上海的全新生活。
鲁迅五十岁生日时拍摄的照片,更是成为了邮票的珍贵原图(图1、图2)。那天,鲁迅共拍摄了三张照片,分别是单人照、与海婴的合照以及与许广平、海婴的合照。对于自己的五十岁寿辰,鲁迅显得格外重视。在日记中,鲁迅写下:“晴·午后同广平携海婴往阳春堂照相。”该日鲁迅照相三张,分别为单人照(上题“九月二十四日照于上海,时年五十”,日期为鲁迅误记,实为九月二十五日)、与海婴照(上题“鲁迅与海婴,一岁与五十”)图3,其中,那张著名的鲁迅单人照,以其“横眉冷对千夫指”的坚毅形象,在特定历史阶段被广泛使用,成为了鲁迅精神的象征,纪122 3-2用的也是这张照片。主图原地邮局:鲁迅公园邮政支局,邮编200081,地址: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1991号。
这张照片拍摄于1930年9月25日,地点是上海北四川路(今四川北路)的春阳照相馆,是日侨开设的照相馆。那时的北四川路是日侨的聚集地,鲁迅常去的公啡咖啡馆就坐落于此。虽然公啡咖啡馆在1993年四川北路扩建时被拆除,但它离鲁迅的寓所仅有几分钟的路程。而鲁迅另一处常去的内山书店,则由日侨内山完造于1917年创办,并于1929年迁至现址——四川北路2048号,至今保存完好。
鲁迅与儿子周海婴的生日仅相差两天,这样的巧合让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。1930年5月12日,鲁迅一家从景云里搬到了拉摩斯公寓(今北川公寓)。这座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2079—2099号的公寓,见证了鲁迅生命中的重要时刻。公寓建于1920年,采用钢混结构,四层(现为五层),装饰艺术派风格,二至四层均挑出阳台,花式铸铁栏杆下饰有一对古朴秀气的小牛腿。公寓内部楼梯栏杆呈螺旋式,转角立柱雕刻精致,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不凡的气质。
鲁迅迁入新居后,拉摩斯公寓便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人物的历史见证地。柔石、冯雪峰、郁达夫、史沫特莱和内山完造等文化名流都是鲁迅家的常客。值得一提的是,瞿秋白还曾两次在拉摩斯公寓避难。1933年4月,鲁迅迁居至大陆新村9号(今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)。在这里,他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时光,直到1936年10月19日凌晨,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与世长辞。
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